癮影怡藝's Archiver

語泓 發表於 2009-8-9 10:04

布列松读后感

#1

語泓 發表於 2009-8-9 10:05

#2

語泓 發表於 2009-8-9 10:05

#3

語泓 發表於 2009-8-9 10:05

#4

語泓 發表於 2009-8-9 10:06

#5

語泓 發表於 2009-8-9 10:06

#6

語泓 發表於 2009-8-9 10:07

#7

語泓 發表於 2009-8-9 10:07

#8

語泓 發表於 2009-8-9 10:08

#9

語泓 發表於 2009-8-9 10:08

#10

唐卫 發表於 2009-8-10 22:59

好复古哦!!!

liansongchen 發表於 2009-8-13 16:50

喜欢这组。

很有味道,平淡的生活,实实在在的。我想此类片子,能从片子本身看出更有时代的烙印就更妙了。

我的意思是,比方50年以后,别人看到这张照片,不用注解,人家就知道这是什么什么年代,什么什么境况下拍的。

2009年代人长得和1009年代的人可能没有多大差别,但是留下来的脚印可不一样。

第七张是不是相机放在齐腰的水平盲拍的?

[[i] 本帖最後由 liansongchen 於 2009-8-13 16:57 編輯 [/i]]

語泓 發表於 2009-8-13 18:55

谢谢唐弟和Dr Chen的关注。

这一套是用LG Fusic的sepia mode拍的一个婚礼的预演。所作的后期就是加了框。

关于这支机器,这里有介绍:
[url]http://reviews.cnet.com/cell-phones/lg-fusic-lx550-sprint/4505-6454_7-31812931.html[/url]

镜头相当于21mm的定焦,除了拍摄角度和时机,拍摄者基本没有别的控制。Fusic本来是LG做的山寨版Ipod,一不留神成了山寨版莱卡。:lol

錢易 發表於 2009-8-13 19:46

布列松曾言, [color=DarkGreen]在所有的表現形式裡, 唯獨攝影可以捕捉到瞬間…..一個作家可以天馬行空的寫作, 時間的順序對於作家而言不至於構成任何障礙, 然而對攝影而言, 瞬間一旦消失, 它便永遠的消失了.[/color]

語泓這些片子取 "布列松读后感" 這樣的題目, 莫非是指這段話的讀後感? :P

那句強調瞬間的難得性的決定性瞬間的陳詞濫調呢? 在你這些片子裡我沒看出來這 "難得" 的感覺.

感覺有綁架布列松的嫌疑耶.:P :D 還是像錢老講的 " 小題目不大做, 有誰來理會"??:P :P :$

語泓 發表於 2009-8-15 17:06

[quote]原帖由 [i]錢易[/i] 於 2009-8-13 19:46 發表 [url=http://shadowycave.com/discuz/redirect.php?goto=findpost&pid=11762&ptid=407][img]http://shadowycave.com/discuz/images/common/back.gif[/img][/url]
布列松曾言, 在所有的表現形式裡, 唯獨攝影可以捕捉到瞬間…..一個作家可以天馬行空的寫作, 時間的順序對於作家而言不至於構成任何障礙, 然而對攝影而言, 瞬間一旦消失, 它便永遠的消失了.

感覺有綁架布列松的嫌疑耶. 還是像錢老講的 " 小題目不大做, 有誰來理會"??  [/quote]

还是易姐目光犀利。:L当然这组也不完全是标题党,拍摄的确发生在我读了几本布列松的影集之后的一两天内。:lol :victory:

就像电影《大话西游》标明原著是吴承恩,《东邪西毒》标明原著是金庸,其实里面除了人物的名字,原著的故事和价值观统统被颠覆了,:lol :victory:

话说回来,大家都熟悉以50mm标镜莱卡构筑的布列松神话,这组以定焦抓拍的场景也算是对前辈的致敬。:loveliness:

liansongchen 發表於 2009-8-15 21:51

[color=RoyalBlue]感覺有綁架布列松的嫌疑耶.  還是像錢老講的 " 小題目不大做, 有誰來理會"??  [/color]
[color=LightBlue]还是易姐目光犀利。当然这组也不完全是标题党,拍摄的确发生在我读了几本布列松的影集之后的一两天内。  [/color]

:lol :lol :lol :lol :lol

我倒覺得語泓是得了布列松的真傳, 對street photography 的照片不做后期修改,還喜歡他的一句名言:“I wanted to be myself". 所以,雖然很多攝影家和藝術家對他影響很大,但是,他沒有成為某某某第二,而是永遠的布列松。

至于”The Decisive Moment“的概念中,到底要多么的Decisive才是最Decisive的,既是客觀的又是主觀的。

所以,如果語泓認為按下快門的那一個Moment在整個事件中對他而言是最Decisive的話,那至少也是50%的Decisive了。
這組片子中有布列松的影子就夠了。

易姐,還是不要讓語泓做布列松第二吧。 :Q

我們要語泓第一。:victory:

[[i] 本帖最後由 liansongchen 於 2009-8-15 21:55 編輯 [/i]]

錢易 發表於 2009-8-17 21:06

[quote]原帖由 [i]語泓[/i] 於 2009-8-15 17:06 發表 [url=http://www.shadowycave.com/discuz/redirect.php?goto=findpost&pid=11784&ptid=407][img]http://www.shadowycave.com/discuz/images/common/back.gif[/img][/url]


还是易姐目光犀利。当然这组也不完全是标题党,拍摄的确发生在我读了几本布列松的影集之后的一两天内。  

就像电影《大话西游》标明原著是吴承恩,《东邪西毒》标明原著是金庸,其实里面除了人物的名字,原著的故事和价值观统统被颠覆了,  

。[/quote]


原本以為你會引用十七世紀天主教大主教 Cardinal de Retz 的那句“世間的每一個瞬間都有其意義”的話耶.:D  唉, 現成的利器:P :P

還有, 也許你不知道, 這句話正是布列松決定性瞬間的靈感來源. :P :$

[[i] 本帖最後由 錢易 於 2009-8-17 21:32 編輯 [/i]]

錢易 發表於 2009-8-17 21:17

[quote]原帖由 [i]liansongchen[/i] 於 2009-8-15 21:51 發表 [url=http://www.shadowycave.com/discuz/redirect.php?goto=findpost&pid=11791&ptid=407][img]http://www.shadowycave.com/discuz/images/common/back.gif[/img][/url]
      
至于”The Decisive Moment“的概念中,到底要多么的Decisive才是最Decisive的,既是客觀的又是主觀的。

[/quote]

至于”The Decisive Moment“, Dr Chen 講的不錯.

“The Decisive Moment“的概念, 字面上的解釋是決定性的瞬間將瞬間賦予決定性的意義.  不過的確如 Dr Chen 指出的, 到底有多 "決定性" 是個主觀的決定. 所以, 如何定義決定性的瞬間, 這問題的答案有點像羅生門 ( Rashomon). :Q

其實只要稍稍接觸些攝影理論, 就知道對決定性瞬間的詮釋已經成為一種迷思.:Q :Q


不過還是有必要讀一下布列松自己對此的解釋: [color=DarkGreen]對我而言所謂的攝影是一種即時的辨別, 它發生的時間僅僅只是在瞬間, 而在這瞬間攝影者不僅要找到事務之間的脈絡, 且必須將自己對於構圖的理解藉由畫面表現出來, …重要的是攝影者必須在眾多的瞬間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瞬間, 可以深刻的表達真實….[/color]

這 "屬於自己的瞬間" 自然沒有重複的可能, 於是答案便是沒有答案.

不過, 雖然瞬間攝影如 “ 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”, 然而決定取哪一瓢決非隨意和毫無章法的. 攝影者可以有自己的解釋,( 如布列松所言) 同時觀眾也一樣有詮釋權.

關於那取得的一瓢是否隨意, 有無章法這點, 觀眾便決定性地參與著評判了. 創造瞬間的是攝影師, 而解釋瞬間的則是觀者. 這跟巴特說的 "作者已死" 是一樣的道理.

至於觀者評判的感覺倒是可以參看巴特的這段話:

[color=DarkGreen]身為一個觀者, 我所能感到興趣的是攝影中離奇的部分, 我之所以想理解這種離奇, 並非認為它是一個疑惑, 而是認為它是一種創傷, 正如我看見了, 我知覺了, 因此我注意到了. 我觀察, 之後我陷入了思考[/color]. “

布列松從來不自己解釋作品, 對照片中要表達的意境常不置一詞. 其實決定 “決定性的瞬間” 的往往是一種直覺, 無法解釋. 好像巴特說的刺點 (punctum)一樣, “ 刺點就像一支箭, 它刺穿了我, 它代表著的是一種創痛.”

我想大師的作品不同於一般人的地方是 “像一支箭, 它刺穿了我”, 讓人不由自主陷入思考.

[[i] 本帖最後由 錢易 於 2009-8-17 21:22 編輯 [/i]]

錢易 發表於 2009-8-17 21:29

[quote]原帖由 [i]liansongchen[/i] 於 2009-8-15 21:51 發表 [url=http://www.shadowycave.com/discuz/redirect.php?goto=findpost&pid=11791&ptid=407][img]http://www.shadowycave.com/discuz/images/common/back.gif[/img][/url]
這組片子中有布列松的影子就夠了

易姐,還是不要讓語泓做布列松第二吧。  

我們要語泓第一。
[/quote]

正是覺得語泓應該第一, 所以才叫他別跟大師跟得太緊, :D  免得在大師身後, 怎麼樣都不會被看到耶:$ :$

對了, 要布列松的影子幹嘛呀?:P

[[i] 本帖最後由 錢易 於 2009-8-17 21:34 編輯 [/i]]

liansongchen 發表於 2009-8-17 22:47

[quote]原帖由 [i]錢易[/i] 於 2009-8-17 21:17 發表 [url=http://www.shadowycave.com/discuz/redirect.php?goto=findpost&pid=11802&ptid=407][img]http://www.shadowycave.com/discuz/images/common/back.gif[/img][/url]


[color=RoyalBlue]The Decisive Moment“的概念, 字面上的解釋是決定性的瞬間將瞬間賦予決定性的意義.  不過的確如 Dr Chen 指出的, 到底有多 "決定性" 是個主觀的決定. 所以, 如何定義決定性的瞬間, 這問題的答案有點像羅生門 ( Rashomon).  

其實只要稍稍接觸些攝影理論, 就知道對決定性瞬間的詮釋已經成為一種迷思. [/color]

[/quote]

[size=3]易姐的這番討論讓我想起 T.S. Eliot 對于什么是詩的定義所說的一句像是廢話又不是廢話的感慨。

他說,“詩的定義史是一部錯誤的歷史”。[/size]
[quote][color=RoyalBlue]不過, 雖然瞬間攝影如 “ 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”, 然而決定取哪一瓢決非隨意和毫無章法的. 攝影者可以有自己的解釋,( 如布列松所言) 同時觀眾也一樣有詮釋權.

關於那取得的一瓢是否隨意, 有無章法這點, 觀眾便決定性地參與著評判了. 創造瞬間的是攝影師, 而解釋瞬間的則是觀者. 這跟巴特說的 "作者已死" 是一樣的道理. [/color][/quote]:victory: :victory: :victory:

[size=3]如果那一瓢水只是自己喝,那他愛怎么取就怎么取,只要解自己的渴就是了。

這又有點像唱歌,自己在浴室里唱,自己高興就行。 但是要是有旁人的話,還是有起碼的章法。[/size]

[quote][color=RoyalBlue]我想大師的作品不同於一般人的地方是 “像一支箭, 它刺穿了我”, 讓人不由自主陷入思考.[/color][/quote] :handshake :handshake :handshake

[size=3]所以,讀大師的作品,(不管是什么形式的藝術品,)往往是對自己[color=SeaGreen]原始生命[/color]的一次創傷。

經得起一次又一次創傷的生命,才會堅強而充滿活力。[/size]

[[i] 本帖最後由 liansongchen 於 2009-8-17 23:10 編輯 [/i]]

頁: [1] 2

Powered by Discuz! Archiver 7.0.0  © 2001-2009 Comsenz Inc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