癮影怡藝's Archiver

錢易 發表於 2007-10-9 11:42

在日本, 耽溺掃街...

[b]這個帖子還沒完, 所以搬過來.[/b]

小時後, 喜歡抱著世界地圖做白日夢.

於是, 每一個地方都因著想像的力量而美好浪漫, 叫人痴迷神往. 我默默許願, 長大了非要萬水千山的去圓夢.

只是, 年少時未曾料想, 圓夢的時候更多的竟是心碎的感覺.


有時候, 真的所謂 “相見不如不見”.


有的旅行經歷讓人失望到驚訝. 就像古時的新郎, 心中期待著俊眼修眉的嬌娘, 卻在掀開頭巾時, 看著個眼歪嘴斜的一般, 頓時會向後跌將出去好幾丈遠. 所有年少時的想像, 那種相見時預期的驚喜, 剎時間, 被現實的面貌給吞沒了. 於是接下去的旅程就像一段沒有纏綿愛戀的姻緣, 平淡, 乏味, 卻又不得不走下去.


只好承認, 夢碎也是種圓夢的一種方式.

任時光流逝, 雖然我已經得起夢想破碎的感覺, 終也變得小心翼翼起來. 就如同那位古時有過一次驚魂體驗的新郎, 再選嫁娘時,免不了要猶豫不決的打探一番.


然而日本的旅行經歷, 則從未另我失望. ( 這裡不帶絲毫民族情緒)

甚至, 一去再去時, 依然有初逢時一見鍾情的欣喜, 讓我一如向日葵一般的嚮往日本...


即便只是在日本掃街...也讓人耽溺.

錢易 發表於 2007-10-9 11:46

我覺得日本的浪漫是內在的, 體會這種浪漫, 需要一種渴求細緻的心境, 一種對細節的朝聖般的虔誠和熱愛…

錢易 發表於 2007-10-9 11:47

名古屋的冬天很像上海, 寒冷陰霾. 路旁小店的櫥窗, 在蕭瑟的寒風中透著簡潔細緻的溫情...

柔和的光線如同女伶般的低吟淺唱, 曖昧的糾纏著那些夜歸的靈魂們...

錢易 發表於 2007-10-9 11:49

寒冬的風吹緊了夜場人的衣服,也把他們摧進小店的螢然燈火裡.

在暖意中肆意浸淫,不免讓人想到‘晚來天欲雪,能飲一杯無’的悠然...

錢易 發表於 2007-10-9 11:52

小店裡的燈籠不眠不休, 靜眼看待著人們的進進出出, 聆聽著人世間的傭傭擾擾...

然而, 這裡的每一個人都只是來來去去的匆匆過客.


再溫柔的光線, 再纏綿的氛圍都免不了讓人隱隱的感到寂寞……

畢竟, 靈魂漂搖時的無助感終於不是美食和美境可以安慰的.

錢易 發表於 2007-10-9 11:53

城市的燈光在水面上悄然喧嘩, 繽紛的色澤在眼簾中閃爍, 好像晚宴上一襲襲華澤的禮服, 川流不息…

總看得到一些寫滿寂寞的身影, 正形單影隻的看著美景發呆...


人生想不開的事情, 不會因為走到哪裡, 面對些特別的場景就想開了. 能夠想開的事情, 只是因為你想放下. 在這夜色幻麗, 嬌媚纏綿的此時此刻, 不知那些暇思的人們會不會突然發現, 原本這世界不是只有愛情才值得眷戀…

錢易 發表於 2007-10-9 11:58

對任何事, 太依賴了, 便會身不由己的受其統治. 對細節的沉迷, 讓我專注於闖入眼廉的瑣碎美學, 在掃街途中不斷迷失方向…

即便只是踏進哪家餐館, 也都是因著某種氣氛的牽引…

說不清是什麼, 那匠心獨具的掛飾, 那金黃脂紅的燈光, 那細膩含情的手勢,… 讓人無須過目菜單, 便盲目的相信, 這裡足以燉得出一鍋煽情的濃湯,…

錢易 發表於 2007-10-9 11:59

跟團玩日本, 好像是名人赴宴, 各處都到過一到, 卻又几乎跟沒到差不多.

日本的細緻需要細細品味, 不然, 路途中所有的浪漫便成了生命中沒有緣份的路人, 只有彼此擦身而過…

這一處虛掩的庭院, 令我佇立良久, …走過了, 還是不捨地回頭, 心中不由隱約的浮過 “綠楊庭院, 暖風帘幕, 有個人憔悴”的意境來…

錢易 發表於 2007-10-9 12:01

從來, 我的人生態度可以歸為十九世紀流行英國的享樂功利主義. 人無不渴望增進自己的快樂或幸福, 減少痛苦和不幸.

可是, 常常, 不經意的, 我的心境又被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痛苦理論占了上風. 在“地下室手記”中陀氏說: “人也同樣喜歡痛苦, …我想人類永遠不可能放棄真正的痛苦,…因為痛苦是一切意識的根源.”

我想人的生命中, 快樂和不快樂都是不能一直發生, 一味的快樂就像膏梁錦繡, 久了難免讓人覺得厭倦無聊.

在焚香祈願的時候, 我低眉垂目, 但求有一番心境能夠細細品嚐人生已逝和未來的悲傷, 哪怕就連瑣碎的道理也悟不出來……

錢易 發表於 2007-10-9 12:02

和服是傳統的象徵.

日本的傳統借服還魂, 讓人對繁複, 拘謹和沉重有切膚之感. 穿一件和服費時兩個小時, 然而無論什麼人經過這番冗贅的捆扎, 都會釋出一種極致的優雅. 女人煙視媚行, 男子恭敬有禮, 都仿佛變成了一件美器.

原來, 所有的禮數都有教化的魔力.

“尤卡撘”較和服要簡約得多, 好比是長篇巨著的故事梗概. 好的梗概也一樣可以傳神.

在日本洗完溫泉,盤膝而坐. 雖說點的只是一紮啤酒, 可配上了件 “尤卡撘”, 便有了一種雅致的心情, 舉手投足間也不自禁的扮起淑女來…

錢易 發表於 2007-10-9 12:02

和服是傳統的象徵.

日本的傳統借服還魂, 讓人對繁複, 拘謹和沉重有切膚之感. 穿一件和服費時兩個小時, 然而無論什麼人經過這番冗贅的捆扎, 都會釋出一種極致的優雅. 女人煙視媚行, 男子恭敬有禮, 都仿佛變成了一件美器.

原來, 所有的禮數都有教化的魔力.

“尤卡撘”較和服要簡約得多, 好比是長篇巨著的故事梗概. 好的梗概也一樣可以傳神.

在日本洗完溫泉,盤膝而坐. 雖說點的只是一紮啤酒, 可配上了件 “尤卡撘”, 便有了一種雅致的心情, 舉手投足間也不自禁的扮起淑女來…

錢易 發表於 2007-10-9 12:03

這真是個整齊的國度, 在日本常會被它的有序感動. 連有著隨意散漫精神的拖鞋都被調教得刻板嚴謹...

錢易 發表於 2007-10-9 12:04

當今, 日本的寺院大多受到禪宗的影響. 於是, 寺裡的一切, 小到一草一木, 都經由特定的安排, 置身其中, 有種和諧的寧靜...

在寺廟林立的京都, 到處看得見這鮮豔奪目的朱紅色. 這顏色總讓人想到盛唐時代的豐雍穠華. 就像一件禮盒, 若是紮上了LV標誌的綢帶, 無論在哪裡, 總讓人不由自主的想到品味和法國.

京都是仿照7世紀唐代長安和洛陽城的建築式樣而成, 中國的儒佛經典也無疑是日本寺廟的奠基石. 在京都的寺廟間閑蕩流連, 我不禁猜想, 喜歡京都的中國人, 會不會是因為有一種恍若隔世的熟悉呢?

錢易 發表於 2007-10-9 12:05

在京都任何寺廟一角, 都看得到重重疊疊祈福的木牌. 不同的語言, 不同的表述, 懇請神靈庇佑, 但求幸福美滿.

曾經, 我也一樣虔心求拜. 然而, 隨著似水流年, 我已不再祈求什麼.

我覺得生命是一首悲歡交集的歌. 我漸漸明白, 生命中的遺憾和殘缺是一本完整自傳中不可或缺的內容. 就像一旦黑夜缺席便成就不了完整的一天那般...

在有一塊祈求愛情的木牌前佇足微笑, 我不由的想著, 也許在將來的有一天, 這個木牌的主人也會恍然明白, 生命中一切愛過的與恨過的, 其實並沒有什麼不同……

錢易 發表於 2007-10-9 12:37

在日本, 如果運氣好可以看到藝妓. 白晰的後頸, 華麗的服飾, 行雲流水般的腳步. 當她們從眼前飄然而過的時候, 總叫人目光流連, 遐思停頓, 叫人不由自主的耽溺. 想來川端康成也耽溺過的, 從身邊那個廋削男子婉轉的眼神裡, 我仿佛看見 "雪鄉"裡島村追隨駒子的目光...

這般絕美的身形更適合遠遠的觀賞. 不看正面應該是個明智的選擇, 至少可以留些想像的空間和猜測的樂趣....

Fruitpassion 發表於 2007-10-9 17:32

看你,扫得如此的中规中矩,浪漫得呀.....你的文笔看了让人不想"面对现实",哈哈.

語泓 發表於 2007-10-9 23:19

[quote]原帖由 [i]錢易[/i] 於 2007-10-9 12:05 發表 [url=http://shadowycave.com/discuz/redirect.php?goto=findpost&pid=309&ptid=34][img]http://shadowycave.com/discuz/images/common/back.gif[/img][/url]
曾經, 我也一樣虔心求拜. 然而, 隨著似水流年, 我已不再祈求什麼.

我覺得生命是一首悲歡交集的歌. 我漸漸明白, 生命中的遺憾和殘缺是一本完整自傳中不可或缺的內容. 就像一旦黑夜缺席便成就不了完整的一天那般...

在有一塊祈求愛情的木牌前佇足微笑, 我不由的想著, 也許在將來的有一天, 這個木牌的主人也會恍然明白, 生命中一切愛過的與恨過的, 其實並沒有什麼不同…… [/quote]

沒錯,生命的缺憾是常態了。“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”。

在西方傳統中,悲劇地位遠遠高於喜劇,並被視為“最崇高的藝術形式”。希臘悲劇中貫穿著命運觀念,那些主人公/英雄與預言宿命的抗爭,也是整部戲劇衝突的焦點。

然而在中國,無論是戲劇,還是小説,大團圓的結局還是佔了大多數。倒叫新文化運動的那些大師們瞧不起:

“這種‘團圓的迷信’乃是中國人思想薄弱的鐵証。做書的明知世上的真事都是不如意的居大部分,他明知世上的事不是顛倒是非,便是生離死別,他卻偏要使‘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屬’,偏要說善惡分明,報應昭彰。他閉著眼睛不肯看天下的悲劇慘劇,不肯老老實實寫天公的顛倒慘酷,他只圖說一個紙上的大快人心。這便是說謊的文學。……故這種‘團圓’的小說戲劇,根本說來,只是腦筋簡單,思力薄弱的文學,不耐人尋思,不能引人反省。”—胡适

“中國人的精神,是很喜歡團圓的,所以必至於此。大概人生現實底缺陷,中國人也很知道,但不願說出來;因為如果一說出來,就要發生‘怎樣補救這缺點’的問題,或者免不了要煩悶,現在倘在小說裡敘了人生的缺陷,便要使讀者感著不快。所以凡是歷史上不團圓的,在小說裡往往給他團圓;沒有報應的,給他報應,互相騙騙。──這實在是國民性的問題。” —魯迅

話説回來,即使明白了人生的這種悲劇態勢,具體輪到個人的頭上,那些愛恨情仇還是那樣的刻骨銘心、痛起來依然那樣的撕心裂肺、那樣的意想不到。:)

摩西 發表於 2007-10-10 09:54

这世界对谁都一样,就看人怎么去感受。任何创作都是感受的表现,摄影自然也不例外。钱小姐扫出这么多古往今来的感受,难得!

很喜欢你这句:“夢碎也是種圓夢的一種方式.”总的看来,男人把梦当消遣,女人把梦当情感。无论如何,梦就是梦,就像绚丽的肥皂泡,经不起任何外力和现实的触及。所以,最好是学会欣赏肥皂泡的美丽,而不去伤感肥皂泡的破碎。

王露秋 發表於 2007-10-10 17:02

:victory: :victory: :victory:
好喜欢这一组!
虽无人物,那色彩及构图,却让人觉得“你方唱罢我登场”--红尘原是值得人去留恋去浸淫的!:loveliness:

shadow 發表於 2007-10-11 21:57

我也常常看(欣赏)有关日本, 尤其日本人的摄影, 非常细腻, 感觉上是那种梦中强烈, 是用眼睛看不到, 但是是用视觉感受到的,  尤其是那深深的凄美感, 就象视觉的音符 ...

[url]http://www.yaocity.com/Upload/200608051835466828.mp3[/url]

頁: [1] 2 3

Powered by Discuz! Archiver 7.0.0  © 2001-2009 Comsenz Inc.